地坪與建坪差在哪?搞懂計算方式,買房不再霧煞煞!

最後更新日期:2025/05/22
在買房或裝潢時,常常會聽到「地坪」與「建坪」這兩個名詞,但你知道它們代表的意思和差異嗎?搞懂這些基本單位,不只幫助你正確評估房價,也能避免落入不良建商的陷阱。本文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一次搞懂地坪與建坪的定義、差異與計算方式!
地坪是什麼?
地坪,也稱為基地面積,指的是一塊土地的總面積。
- 單位:通常以「坪」為單位(1坪約等於3.3平方公尺)
- 用途:表示土地大小,決定你擁有的土地權利面積
- 影響:影響土地價值與地價稅
舉例:如果一塊土地有60坪,那就是60坪的地坪,這包含了你房子蓋的地方,以及前後院、空地、車道等。
建坪是什麼?
建坪,也稱為建築面積,指的是房屋實際蓋出來的面積,它不只包含你住的室內空間,還會加上陽台、雨遮、梯間、公設等區域。
簡單來說,建坪=你擁有的整體「建築面積」,但不代表都是你實際可以使用的空間。
舉例:如果你買一間房子,建坪是35坪,可能實際可用空間只有25坪,另外10坪是公設。
地坪vs.建坪差異比較表
項目 | 地坪 | 建坪 |
---|---|---|
定義 | 土地面積 | 建築物面積 |
單位 | 坪 | 坪 |
涵蓋範圍 | 包含整塊土地(空地+建物) | 房子實際建造面積(含公設) |
用途 | 土地買賣、計算地價稅 | 房屋買賣、計算房價、裝潢設計 |
是否變動 | 通常不變 | 公設比變動會影響可使用空間 |
地坪與建坪怎麼影響房價?
在房地產交易中,買房最常見的陷阱之一,就是被「總坪數」誤導。以下是兩種常見誤區:
- 總坪數灌水:建商可能把公設比拉高,讓總坪數看起來很多,實際室內空間卻很小。
- 忽略地坪持分:特別是在大樓或集合式住宅中,地坪是共有的,只持有一小部分,卻被包裝成「高價值」。

✅ 正確做法:
- 詢問清楚「實際室內坪數」
- 要求提供建物測量圖或使用執照
- 瞭解公設比與土地持分比重
建坪如何計算?
建坪的計算方法依照《建築法》與地方政府的規範會略有不同,但通常以下列方式估算:
建坪 = 主建物面積 + 陽台 + 附屬建物 + 公設分攤
- 主建物面積:客廳、房間、廚房等主要室內空間
- 陽台:其實是屬於「附屬建物」的一種,只是特別列出
- 附屬建物:包含陽台、雨遮、屋簷、冷氣機平台等
- 公設分攤:包含樓梯間、大廳、電梯井、走廊等公共空間,每戶依持分比例分攤
若為透天厝
- 每一層樓都算建坪
- 三層樓、每層20坪,就有60坪建坪
若為大樓
- 主建物約占60%
- 公設比一般約30%~35%
實際可用空間要特別注意!

地坪與建坪常見問答
不一定!地坪大雖然代表土地價值高,但也意味著要繳更多地價稅。若不打算重建或增建,未必划算。
要看是「哪一部分」大。實用空間大才重要!有些房子坪數高,但實際室內可使用空間卻很小。
預售屋通常會提供「土地持分坪數」,可以問清楚自己擁有多少土地權利與建物比重。
結語:看懂坪數,買房更聰明!
無論你是要買房、裝潢還是辦理貸款,懂得分辨地坪與建坪,是買房人的基本功。不要只看總坪數,記得仔細問清楚「實際可用面積」與「公設比」,才能真正買到自己想要的房子。
撥打公司專線0987-309696,立即為您服務
填寫線上申辦表單,由專人與您聯繫